关闭

这五年,高标准开启生态环境“美颜+提质”模式

浏览量:5641 | 时间:2020-12-04


“十三五”期间,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。临西县委、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,统筹谋划、长远擘画,高标准实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、乡村环境整治、植树造林、水土资源保护等绿美工程,引领“水润古城、绿美临西”建设驶入了快车道。

蓝天绿水底色更浓重

实行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,将城区19条街道分包给中层以上干部,针对巡查问题下达督办卡,限时完成整改。城区安装云微雾系统,提升城市湿度,降低扬尘产生量。

加快清洁取暖施工进度,争取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。截止到目前,全县气代煤村外管网工程覆盖2.7万余户,覆盖率90%,村内户外管网覆盖2.8万余户,覆盖率93%,入户挂表1.5万余户,取暖设备安装3千余户…… 

据悉,围绕大气污染治理“退倒十”目标,临西县铁腕出击,高度密集地全面整治影响大气质量的各类问题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大气治理管控措施,临西县空气质量同比得到改善。2020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.05,同比下降12.07%;PM2.5平均浓度6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5.97%;PM10平均浓度102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7.07%;氮氧化物平均浓度2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30.30%,排名全市第一;一氧化碳平均浓度2.3毫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1.54%,排名全市第三。 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向更精更细方面发展,临西县从多方面入手,结合县域实际,科学施策,落实党政同责、协调联动,强化督查,真抓实干,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县级领导带队督导检查。建立县大气问题巡查群,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、主管领导及各相关单位一把手入群,建立了督查、交办、整改、反馈的工作机制,提升了大气治理工作的反应速度和治理效果。

划定强化管控区域,强化区域内洒水次数,每日对城区便道、周边干道开展高频率的保洁,确保控制道路扬尘污染。排查整治强化区域内的汽修、电焊、餐饮、烧烤等行业。尤其是汽修行业,查封手续不全、无 VOCs 治理设施的钣金喷漆商户。开展“散乱污”企业复查整治。对“散乱污”企业发现一起、取缔一起,绝不手软。逐一检查全县涉气企业,发现超标排放、无组织排放等问题,立即立案查处,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 15 起。全县餐饮业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,并使用便携式设备,抽查全县餐饮单位油烟排放,发现油烟排放超标的立案查处。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成效巩固提升,严格落实“六个百分之百”和“两个全覆盖”,全面推动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持续好转。强化管控区域内严禁国六以下渣土车、商砼车作业,对禁行区内重型柴油车、农用车依法查处。对全县散煤销售、散煤复燃问题加大执法力度。生态环境分局、发改、市场监管、住建、各乡镇园区,在全县 299 个村庄开展联合执法,对发现的销售使用劣质散煤的情况依法查处。目前我县已编制并印发了禁煤区建设方案。

保障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,对出水口点位两侧垃圾及河道底泥进行清理,并坚持每周巡查、每月监测。完成了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,进一步提升水质安全保障。落实人居环境农村三年整治计划,完成村庄污水治理、管控和垃圾清理工作。目前,全县已完成 27个村庄的农村污水接入管网治理和52个农村污水分散式治理,220 个村庄实现生活污水管控。对所有涉废企业建档立册,并督促建设危废间,将企业涉废信息录入平台并全部与资质单位签定了危废处置协议。保证了涉废企业危险 废物规范存放,按要求处置,防止了土壤的污染。

乡村人居环境更整洁

走进西高尔庄村,洁净如洗的街巷两旁绿树成行,大小街道两旁的农家房屋墙壁粉刷的洁白无瑕。绿植环绕的休闲广场,开阔别致,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俨然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。“村里的环境卫生每天都有专人打扫、清运,和城里分不出两样来!”近日,带着年幼的孙子在广场游玩的村民刘广德提高嗓门儿说。

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壮介绍,柴草乱放、污水横流、垃圾满地,也是以前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,脏乱差的环境,让乡亲们心里堵得慌。在全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,大米庄村党员干部群众齐上阵,对全村的环境卫生彻底“大扫除”。建立起保洁队伍的同时,完成了花草栽植、墙壁粉刷、广场改建等绿化、美化工程。

五年来,临西县投资新建 7 个乡镇垃圾压缩站,购置 6 台压缩式垃圾车、41 辆垃圾转运车和钩臂垃圾箱、人力三轮垃圾车等运输清扫设备,配备农村保洁员940名。县财政每年出资 1800 余万元,将农村生活垃圾清扫及转运全部托管,并按照企业运营模式运行。通过“村收集、企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处置模式,实现了“农村垃圾跟着月亮走,太阳底下没垃圾”的根本性转变。

“村里垃圾少了,怎么让环境再绿再美起来?种花种菜种果树。村民既有游玩的乐园,又有精神的家园!”在吕寨镇东村,以小果园、小菜园、休闲园为主题的“三园”建设已经完成,总面积近 1000 平方米。村支书孙长顺介绍,“三园”全部利用空闲或废旧宅基地改建,栽种的瓜果、蔬菜品种有七八种。平时,由村干部轮流维护看管,收获的瓜果、蔬菜,将全部分给群众。“现在,咱村里也有‘街心公园’啦!除了散步遛弯,随意打理打理园里的果树、蔬菜,也成了大伙儿健身锻炼的新方式。”年近七旬的村民李志民高兴地说。

而陈林、仓上等村,在“三园”基础上,还绘制了“诚信、互助、敬业、孝老、勤俭”主题文化墙,打造出特色独具的乡风文明一条街。图文并茂向广大群众进行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教育,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环境的文化韵味。仓上村党委书记王健介绍,他们在绘制文化墙时,对村里丰富的运河历史遗存和文化传说分主题进行了展现,不论是村里人,还是外来客,通过一面面绘制精美的文化墙就能了解仓上村的历史。

据悉,围绕提升乡村绿美建设,截止目前,临西县完成村庄绿化 0.7万亩,村庄绿化覆盖率达标的村47个,村庄绿化覆盖率32%。完成美化提升整治村庄221 个;创建美丽庭院目标任务5.64万户,精品庭院1.41万户。实施村庄清洁行动,出动人员及各类机械清理村内沟塘970余处,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575立方米,清理残垣断壁762处,鼓励农民利用空闲宅基地建设小游园、小菜园483处。

造林要“绿”更要“利”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为加快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,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,打造生态临西、绿美临西新风貌。,全县围绕“地增绿、景增美、林增效、人增收”的目标,持续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工作。五年来,共完成造林11万亩,森林覆盖率净增加 9% 。完成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3万余亩;国土绿化工程造林5.42万亩,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9%。

以培育特色林业产业为重点,在县域西北部形成了以东留善固玉露香梨为主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;构树产业基地;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,引进杜仲新产业,打造杜仲循环产业链,京津冀最大的新型杜仲药用及功能食品生产示范基地、杜仲森林康养休闲基地,杜仲特色产业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推进。在老官寨镇樊庄村依托邢台红满天家庭农场,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成果,培育杜仲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,带动全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持久开展,实现了林业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。

每年植树造林春冬关键期,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,亲自指导调研,细致谋划造林实 施方案。明确造林绿化实行“一把手”负责制。高标准推进廊道、河渠、城区、乡村道路、村庄绿化美化。推行“树随地走、谁造谁有”、“谁投 资、谁受益,谁经营、谁得利”的做法,不断完善合同制、承包、租赁等营林机制,放活林地经营权,盘活林地使用权,明晰林木所有权,提高社会造林积极性。积极引导林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、家庭林场、农民林业合作社流转,培育新型林业生产经营组织,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,鼓励推行大户、 联户、股份合作制造林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临西县还结合经济林种植,探索形成了林药间作、林菌间作、林粮间作、林禽间作、林(油)花间作等多种林下间作模式,成为了助力林农增收、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。目前,全县发展林下经济2000多亩。以林下间作种植为主的紫苑、丹参、知母等中药材1000亩。为把林下经济作为扶贫防贫的有效途径,扎实推广好,临西县成立了县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,为林农提供技术、资金、环境支撑。实施“贫困户+林下种植+扶贫资金+农业项目资金”模式,提高了对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脱贫的扶持力度和精准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