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历史文化

临西饼卷肉

浏览量:32670 | 时间:2018-04-02


临西饼卷肉源于临西县西部的下堡寺村。从明朝中叶开始,下堡寺集市规模扩大,每逢集日,四方商贾云集,下堡寺热闹非凡。当时集市上有家“王家薄饼店”和一家“王记牛肉”紧邻,两家生意都很兴隆,赶集之人必品。清同治年间,“王家薄饼店”的王炳发为了方便老百姓食用,突发奇想地将肉切碎后卷到饼里,始创“饼卷肉”。不曾想这出其不意的美味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推崇。长期以来,长盛不衰。后传子传女收学徒,代代相传。临西饼卷肉的第四代传人王俊桥(大号王三儿),在传统制作的基础上,对工艺进行改进,使饼更绵软,肉更醇香。1958年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,曾一度低迷。改革开放后,王俊桥广收学徒,遍及河北省的临西、威县、邱县、馆陶、邢台等县,以及山东省临清、聊城等地,生意日渐兴隆,“王三儿饼卷肉”从此闻名一方。临西饼卷肉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“王三饼卷肉”、“吴老胖饼卷肉”、“小石头饼卷肉”、“王家饼卷肉”等相继挂牌,“临西饼卷肉”供不应求,重放异彩。

临西饼卷肉,又称临西肉卷饼,俗称饼卷儿、吹喇叭。以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县城为中心,向方圆两百公里辐射。河北省的临西、威县、清河、邱县、馆陶、邢台等县,以及山东省临清、聊城等,都有“临西饼卷肉”这一特色美食。

临西饼卷肉,即用一张薄而有弹性的面饼和卤牛肉巧妙地做在一起。取直径半米左右的鏊子(也叫饼铛)加热后,涂抹少许小磨香油;把擀好了的面饼用擀面杖轻轻挑起(由于面软,面饼自然下垂,由椭圆形垂为直径约40cm的圆形薄饼),运用腕力轻轻拖放在鏊子(饼铛)上;刷香油,以小火烙至起小气泡;用长长的翻饼批(竹制)将饼翻转,再刷香油,同样烙至起满小气泡。其特点大如锅盖,薄如帛纸,爽软绵香;牛肉,选用鲁西鲜嫩黄牛肉,按祖传配方经特殊工艺卤制而成,酥烂醇香。饼卷肉,则是巧妙地将饼和肉合二为一,吃法新鲜独特。其特点选料精良,制作考究,饼肉相叠,层层相卷,饼身油亮,形如喇叭;饼借肉香,肉借饼味,老幼皆宜,贫富同餐;以营养丰富、经济实惠、清香不腻、绵软适口见长,香味浓郁而悠长,风味独特,令人回味无穷。

临西饼卷肉,凭借着营养丰富、物美价廉、经济实惠,以及良好的品质和特殊的制作工艺,成为面食种类中的佼佼者,成为临西百姓招待客人时的主要小吃食品,更是临西小吃市场的热销食品,外地来的客人争相品尝。

临西饼卷肉,出于民间,至今仍属于民间,平民、大众的属性从未改变,是真正属于中国百姓自己的快餐食品,有人称其为中国老百姓的肯德基,人送美誉:河北第一饼。临西饼卷肉,既是一种美味的食品,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;既是面食中的一朵奇葩,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项传统绝活。